生态碳汇有望“涨价”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长江日报讯(记者蔡木子)“看到《竹林‘吞下’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能‘换钱’ 山区农民靠竹子‘呼吸’多挣35万元》的报道,我很兴奋,也想尝试种植林业碳汇赚钱。”和报道里的主人公李如寅同在一个镇子里的卫鸿,也对竹林碳汇表示出很大兴趣。
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首日,碳排放权价格上涨超过6%,业界普遍预计竹林碳汇等生态碳汇价格也会上涨,从而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据悉,我国农业碳减排和碳交易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试点和探索。在全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中,已有竹林、沼气等品种进行了上市交易。
湖北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林业碳汇,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还推动开发农村沼气项目55个,年均减排量220万吨,累计签发量464万吨,累计使用农村沼气项目减排量抵消293万吨。湖北省还率先出台了《关于开展“碳汇+”交易助推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将农业碳减排与稳定脱贫、乡村振兴相结合。
据悉,2020年中国碳排放的100亿吨总量中,农业碳排放约20亿吨。更重要的是,按照气候中性更严格的目标,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排出的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必须纳入考量,也必须降至零。
“在中国开展农业碳减排及碳交易,有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北省主委王红玲指出,通过培育和壮大农业碳减排和碳交易市场,可以为提升中国的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话语权、定价权、影响力,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及碳汇增收、为全球粮食安全等方面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和现实保障。
(来源:长江日报 蔡木子)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