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熊宜:数字化利器助力工业“碳中和”
第四届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展台 张力 摄
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先进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优化处理,找到现有技术水平下碳减排的最优解。
作为进博会的“铁粉”,施耐德电气连续四年参加进博会,今年施耐德电气聚焦“绿色智能制造”,展示了端到端绿色供应链、“零碳工厂”和“零碳园区”等低碳业态,以数字化“利器”破解工业“碳中和”落地难题。
全球数字经济浪潮席卷而来,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推进器”。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战略与业务发展负责人熊宜近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制造业不仅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也是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但因应用场景复杂、人才匮乏等因素,带来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者和赋能者,施耐德电气从最新市场调研和自身积累的经验出发,积极分享洞察、提出见解,希望携手中国制造业伙伴共赢数字化,助推全社会迈向碳中和的美好未来。”
低碳和数字化转型成趋势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中国产业面临低碳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两大趋势。熊宜表示,这两大趋势既带来挑战,也为先行者带来了机遇。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近期对一百多家大中型制造企业和高管展开的深入调研显示,企业普遍实践积极,但整体数字化水平较低。除了不足10%的企业尚在工厂数字化筹备讨论阶段外,已经有83%的企业进入到不同程度的实施中。其中,近一半企业还处于初步阶段,只是试点尝试和局部改造,而实现数据价值钻取的企业仅为13%。
转型的首要驱动力(8.330, -0.02, -0.24%)来自企业内部,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一点受到超过九成受访企业的认同。此外,来自产业链的生态压力、行业内部竞争压力、政策压力等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效果与预期仍有差距。在落实工厂数字化之后,只有46%的企业认为转型效果符合预期,并且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认为效果超过预期。在制约原因中,投入过高而回报率偏低、缺乏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以及数字化技术与业务难以整合位居前三。
熊宜指出,制造业因产品丰富、流程复杂,细分种类对数字化转型需求不同。调研显示,不同细分行业决定采取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存在差异。流程工业的数字化得分最高,其行业发展目标着眼于效益提升、节能环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数字化赋能重点领域;离散工业得分稍逊,其生产标准化、柔性制造、供应链整合,是数字化大有可为的领域;而混合工业相对落后,其典型的领域如食品饮料和医药行业,要在满足安全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消费升级,数字化的潜力则在于产品质量管理、数字化营销、从农场到餐桌的供应链协同等方面。
数字化赋能“绿色智能制造”
在工业领域,绿色智能制造已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这一过程中,数字化作用凸显:数字化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升级基石,也是带动整个产业链转型的动力所在。
熊宜举例称,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先进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优化处理,找到现有技术水平下碳减排的最优解。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整体管理,增效减排,仅暖通空调一项就实现了32%的能耗节约。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覆盖端到端供应链,无锡工厂以绿色采购、绿色生产和绿色交付,结合施耐德电气独特的供应商“零碳计划”推动上下游整体减排,带动产业价值链走向可持续发展。今年9月,施耐德电气中国无锡工厂获评世界经济论坛端到端“灯塔工厂”称号。
熊宜表示,中国企业要立足中国国情,在规划、管理、执行、运营等层面探索出适合企业顶层需求的高质量碳减排整体解决方案。首先,在战略规划阶段,要通过政策和市场分析、行业对标、利益相关方调研、能源转型机会分析、管理体系识别和确认,以及零碳园区咨询与建设规划、零碳工厂咨询与建设规划,最终形成市场分析和行业趋势报告、行业对标分析报告、基于企业业务发展的科学碳中和总体战略。
在管理提升阶段,要通过梳理和量化排放数据,建立监测、报告和核查(MRV)体系以及科学碳目标倡议;量化分析可行性减排举措,建立碳中和路径减排模型;搭建适配企业特征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在执行优化阶段,要通过提供数字化现场可再生能源与微网优化工具、数字化能效管理工具、数字化碳排放管理工具,抵消策略协助执行(例如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线下交易),进行供应链协同能力建设,执行减排计划,落实减排项目和举措。
在绿色运营阶段,要打造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工具,形成碳中和项目实施跟踪进展报告。与此同时,通过可视化和权威化的认证结果,建立一套数据处理系统和自动化工具通过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交付,来提升效率、挖掘机会、持续创新。
(来源:国际金融报 )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